投资能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这一目标?分享两条财富故事,这两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70年,算得上经得起时间考验了,希望大家可以从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一则:发生在1955~1999年之间
1999年,我在担任股票经纪人的助理期间,了解到Marjorie的卓越投资记录。Marjorie和她的丈夫Don正在整理他们的巨额遗产,需要为其七位数的投资组合准备成本基础信息。为了这个任务,我接过一个装满旧账单的文件夹,其中一些文件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我所能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是他们当前持有的投资组合,几乎全是AT&T (Ma Bell) 各子公司的股票。
根据他们在1999年的持股情况进行逆向分析,我发现Marjorie的账户几乎没有被积极管理。她似乎只是将红利用于再投资——季度复一季度,年复一年,历经数十年。当AT&T拆分成一个长途电话公司和七个地区公司时,Marjorie持有这八只股票。当Southwestern Bell收购了Pacific Telesis和Ameritech时,她继续持有。当AT&T分拆出Lucent和US West分拆出MediaOne时,她也继续持有。
经过一天多的工作,我终于找到了Marjorie财富的源头:她的父亲在1955年至1962年间送给她的一些AT&T的股票,起初价值总计6,626美元。很早,她就加入了AT&T的红利再投资计划。她没有每三个月领取股息支票,而是将这些分红转换为额外的股份,从而获得更多股息,持续循环。随着AT&T的成长和股息的增加,每股的价值也上升,七个地区公司的股息和股价同样增长。到1999年,这笔投资已发展出一个由十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总价值超过百万美元——这些股票全都是原AT&T公司的子公司。
我感到非常惊讶。如此巨大的财富,Marjorie几乎未曾为之付出努力。她没有预测到1970年代的高通胀、黄金的飙升、小市值股票的兴起和衰退、大市值股票的崛起和回落。她不需要预测任何变化,只是持有股票,将红利再投资,让不断增加的股息发挥作用。
Marjorie投资经历的魅力在于其简单性:任何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甚至只需部分实现。
Marjorie故事原文
第二则:发生在2006~2024年之间
今天,我了解到一名英伟达(就是那家市值刚刚超越苹果,成为美股市值第二的英伟达)的中层员工(非工程师),他在18年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员工股票购买计划(ESPP)。这一福利使员工能够用10-15%的工资以85折的价格购买股票。
这名员工离开Nvidia时,所持股票的市值已达到6200万美元。
英伟达员工故事
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在于:
长期持有并再投资:无论是将红利再投资,还是通过公司股票购买计划定期买入股票,关键在于长期持有和持续投资。这种策略能够通过时间的力量实现财富的积累。避免频繁交易和市场预测:Marjorie几乎未曾进行积极管理,也不试图预测市场走向。相似地,英伟达的员工通过定期购入股票积累了财富,而非频繁买卖或尝试捕捉市场波动。利用复利效应:红利再投资和股票购买计划实际上都利用了复利效应,使得资产不断增长。随着时间推移,投资组合的价值不仅源于资本增值,还因为不断增加的股息或员工股票购买计划带来的折扣优势进一步滚动增值。充分利用公司福利:大多数人还是要打工的,那么如何利用所属公司的福利,以及判断公司潜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英伟达的员工最大化利用了公司的股票购买计划,这一福利不仅降低了购股成本,还提供了额外的收益增长空间。公司提供的金融福利(如ESPP)常常是普通员工快速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普通人要致富,不一定需要复杂的金融知识或频繁的市场操作,关键在于找到一条简单而持续的投资路径,并利用时间和复利的力量。选择稳健的投资工具,如股票、指数基金等,将红利或收益持续再投资,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单位提供的福利计划,能够在长期内积累巨大的财富。致富的关键在于长期、稳定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以时间换取财富的增长。无论是红利再投资计划还是员工股票购买计划,都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金融工具,实现个人财富的持续积累。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也适用于其他投资领域,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通过时间和稳健的策略实现财务自由。
#头条创作挑战赛# #小生活,大财富#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